箭筈豌豆AGAMOUS同源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和分析 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的Glyma13g21630基因多样性分析 超级稻协优9308衍生群体根系与地上部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遗传分析 杀雄剂SQ-1诱导谷子雄性不育研究 玉米杂交种先玉335及其亲本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蛋白质组学分析 利用三个分子标记鉴定大麦Yd2基因型及其在育种辅助选择中的应用 花生种子脂肪酶活力定量测定及其与储藏特性的相关性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品种对双季玉米早春季和晚夏季的适应性研究 氮肥运筹和栽培方式对杂交籼稻II优498结实期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基于作物生长模型的玉米生殖期冷害致灾因子研究 不同种植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交替灌溉对西北绿洲区小麦间作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 小麦茎秆木质素代谢及其与抗倒性的关系 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玉米籽粒生育特性与建成机制研究 热胁迫过程中白菜型油菜种子DNA的甲基化 紫云英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品种鉴别中的应用 玉米籽粒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烟草六个重要性状的QTL定位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2的EST连锁图谱构建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水稻抗纹枯病导入系的构建及抗病位点的初步定位 陆地棉质体转录活性因子基因GhPTAC的克隆及其耐盐性分析 小麦BNS雄性不育系及其转换系花药差异蛋白鉴定与分析 一种适合转基因棉CpTIcry1A基因剂量测定的标准质粒的构建和应用 不同施氮水平下水稻株高与抽穗期的QTL比较分析 利用小麦关联RIL群体定位产量相关性状QTL 水稻非整倍体无性繁殖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 普通小麦品种小偃54中α/β-醇溶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对人工合成小麦的微卫星变异分析 华北平原主要作物生产的碳效率研究初报 短日照对不同叶龄红小豆幼苗的诱导效应 CO2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花前贮存碳氮转运的影响 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晚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共生期与播种量对水稻套播油菜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混合实验仪参数与和面仪、快速黏度仪参数的关系及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种植方式和磷素水平互作对陆稻和水稻产量及磷素利用的影响** 基于控制授粉技术的玉米籽粒建成与碳、氮供应关系 甜菜亚硝酸还原酶基因(NiR)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不同环境中甘蓝型油菜种皮木质素含量的QTL定位 小麦TaCRF2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烟草中的初步功能验证 两个南方花生主栽品种荚果与叶片基因表达谱分析 外源ABA对干旱胁迫下不同品种灌浆期小麦psbA基因表达的影响 甘肃省50个主要小麦品种(系)苗期抗条锈基因推导及成株期抗病性分析 野生大豆转录因子GsNAC20基因的分离及胁迫耐性分析 无芥酸甘蓝型油菜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QTL定位 冬小麦种质“矮孟牛”姊妹系遗传差异 江苏省杂草稻遗传多样性及其起源分析 betA基因增强小麦的干热风抗性 高粱bmr-6和bmr-12基因对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效应比较 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登海661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高盐碱胁迫下野生大豆(Glycine soja)体内离子积累的差异 彩色棉纤维分化及色素沉积过程观察 基于YCbCr颜色空间和Fisher判别分析的棉花图像分割研究 大豆不同器官Na+含量与苗期耐盐性的相关分析 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氮素诊断指标的影响 不同材料覆盖的土壤水温效应及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高产栽培条件下的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研究 黄淮海双季玉米产量性能与资源效率的研究 病原侵染早期小麦抗白粉病性状的构成因素剖析和QTL定位分析 玉米异交不亲和基因Ga1-S的蛋白质组分析 大豆硬脂酸-ACP脱饱和酶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其表达活性分析 DOF转录因子AtDof1.7 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的遗传转化 利用三重测交群体剖析玉米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影响水稻穗部性状及籽粒碾磨品质的QTL及其环境互作分析 引自美国的大豆资源抗疫霉根腐病基因分析 水稻细卷叶突变体nrl2(t)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大豆幼苗根系性状的QTL分析 抗纹枯病、赤霉病的转TaPIEP1基因小麦的分子鉴定与选育 小麦生理型和遗传型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小花完整叶绿体蛋白质组分比较研究 CIMMYT小麦材料的苗期和成株抗叶锈病鉴定 小麦抗病基因类似序列BRG1的分离与功能分析 水稻ygl98黄绿叶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与遗传分析 GmAREB基因提高拟南芥的干旱、氧化胁迫耐性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taPi-bStv-bi 大豆基因组和转录组的核基因密码子使用偏好性分析 水稻半矮秆基因iga-1的鉴定及精细定位 中国小麦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反应与抗病基因检测 植物天然免疫性研究进展及其对作物抗病育种的可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