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管理对直播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水稻早衰突变体esl6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一个水稻显性斑点叶突变体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水稻颖壳退化突变体degenerated hull 3 (dh3)的表型分析与基因定位 9311与日本晴间一个杂种不育基因的鉴定与定位 亲本籼粳成分与两系杂交粳稻杂种优势的关系及遗传基础 籼粳稻基因组295个InDel标记的开发 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低叶绿素含量突变对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籼粳交超级稻甬优538花后氮素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籼稻资源WD15515中抗褐飞虱QTL的定位研究 聚合稻瘟病、白叶枯病和褐飞虱抗性基因的三系恢复系改良效果的评价 不同遗传背景下稻瘟病菌致病性对比分析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35功能性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 水稻株型突变体rad-1rad-2的鉴定与功能基因克隆 干湿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种稗草对水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的优势及形成特征 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比较研究 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2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以RNA干扰γ-氨基丁酸转氨酶1基因(OsGABA-T1)表达提高稻米γ-氨基丁酸(GABA)含量 水稻卷叶突变体rl28的特性与基因定位 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 模拟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双季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四川不同生态区高产栽培条件下的杂交籼稻的稻米品质 稻–麦轮作下9000 kg hm–2产量水平扬麦20的群体质量及花后光合特征 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一份新的水稻斑点叶突变体spl32的鉴定和基因定位 绿肥还田对双季稻根际土壤产甲烷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9分子标记有效性的评价 近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稻、麦类作物遗传育种领域项目申请情况分析 不同年代中籼水稻品种的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 云南3种野生稻中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根型ppc 基因对水稻的遗传转化及其对光合速率的调节效应 甬优系列籼粳杂交稻根系形态与生理特征 水稻株型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水稻糖苷水解酶基因OsBE1在叶绿体发育中的功能 籼粳杂交稻甬优2640钵苗机插超高产群体若干特征探讨 氮肥追施方法和追用时期对超级早稻株型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水稻产量对氮肥响应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根系形态生理的关系 基于Richards扩展方程提取水稻灌浆结实光温特性参数 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方法及抗性资源筛选 IAA、GA3和ABA对稻根负向光性和生长的影响 水氮管理模式对不同氮效率水稻氮素利用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内源CTK和IAA平衡对水稻分蘖芽休眠与萌发的影响 豫粳6号B与TR2604间杂种花粉不育基因的定位 每穴苗数对北方不同穗型粳稻物质生产和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栽培模式对杂交粳稻常优5号根系形态生理性状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对中国水稻骨干亲本评定方法的探索 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利用SSR分子指纹和商品信息构建水稻品种身份证 水稻叶缘白化突变体mal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两个水稻品种镉积累相关基因表达及其分子调控机制 水稻几丁质酶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特征 机械化种植对杂交籼稻F优498产量构成与株型特征的影响 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双季杂交晚粳稻超高产形成特征 北方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可溶性物质含量及植株生产力对CO2浓度增高的响应 双季晚粳生产力及相关生态生理特征 水稻抽穗期高温胁迫对不同品种受粉和受精作用的影响 光、氮及其互作对超级粳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钵苗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产量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 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Pi2的抗谱差异及与Pi1的互作效应 氮肥用量及钾肥施用对稻麦周年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水稻细胞悬浮系的中短期保存方法 水稻极矮突变体s2-47对赤霉素的响应及基因定位研究 利用双向回交导入系定位水稻苗期耐亚铁毒和锌毒的QTL 利用AMMI模型分析寒地水稻3个品质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多基因聚合恢复系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 辽宁不同年代水稻品种生产力和氮肥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差异 水稻叶脉白化突变体wpsm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不同生态区籼粳稻杂交F2代亚种属性与株型性状的特点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spl31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广东不同时期水稻主栽品种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多态性分析 水稻叶片灰白转黄突变体pyr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粳稻食味品质改良研究现状与展望 化感水稻抑草作用的根际生物学特性与研究展望 30%矮•烯微乳剂对水稻茎秆理化特性的调控 高温胁迫对水稻光合PSII系统伤害及其与叶绿体D1蛋白间关系